2025第三届中国电氢耦合与氢化工技术创新大会

- 参会报名
- 会议介绍
- 会议日程
- 会议嘉宾
- 参会指南
|
2025第三届中国电氢耦合与氢化工技术创新大会
|
门票名称 | 单价 | 截止时间 | 数量 | |
会务费
![]() |
¥3200.0 | 2025-08-06 17:00 | ![]() |
|
合计:
|
会议日程
(最终日程以会议现场为准)
8月7日 电氢耦合技术专场
7:30-8:30会议签到&资料领取
8:30-12:00主题演讲:电氢耦合系统技术创新
1.电氢耦合系统技术创新
2.多能互补系统中电氢协同优化路径
3.电氢储能系统的综合经济性评估模型
4.基于功率特性的电氢系统匹配与动态响应研究
5.电氢系统一体化集成设计与模块化技术路径
6.电解水系统峰谷电价响应策略与经济性优化
7.电氢系统远程监控与数字孪生平台建设实践
8.兆瓦级/百兆瓦级电氢一体化示范项目的集成经验与技术难点
9.工业园区型电氢协同能源中心设计与运行实证分析
12:00-13:00自助午餐
13:00-16:40主题演讲:电氢耦合核心部件技术创新
1.高可变性绿电输入下的电氢系统稳定性控制技术
2.电解槽系统负荷调节能力研究与柔性化设计
3.电解水系统峰谷电价响应策略与经济性优化
4.多能互补系统中电氢协同运行调度算法创新
5.从电解槽设备制造到系统集成商的角色转变路径
6.电解系统的智能控制器设计与动态负荷响应技术
7.面向多场景的电氢系统能量管理系统(EMS)开发
8.电解槽全生命周期成本(LCOH)评估框架
9.可再生能源波动性下的电解系统调控机制
10.光伏-风电-电解耦合系统的高效调度模型
16:40-17:40 圆桌讨论:构建高效协同的电氢系统:从技术集成到规模化落地
电氢系统的集成设计瓶颈与创新路径 ——如何实现电解槽、储氢、能量管理系统的一体化高效协同?
多能互补背景下的电氢系统调控策略 ——风光波动下电氢系统的柔性运行与动态响应能力该如何提升?
从示范到商用:大型电氢项目的工程化挑战 ——系统安全性、稳定性、运维能力如何满足工业化要求?
电氢系统的智能化与数字孪生平台建设 ——AI预测、远程监控、边缘计算等新技术如何助力系统升级?
产业协同与标准体系构建的关键节点 ——当前电氢系统缺乏哪些核心标准?上下游协同落地需解决哪些技术接口问题?
8月8日 氢化工技术专场
8:30-12:00主题演讲:绿氢合成氨技术专场
1.合成氨项目中的水、电、氮资源配置与协同效率提升
2.模块化绿氢制氨装置的快速部署与场景适配能力
3.百吨级绿氢制氨示范项目的运行经验与工程挑战
4.绿氢合成氨LCOA(Levelized Cost of Ammonia)评估方法
5.工业园区级绿氢合成氨一体化项目可行性分析
6.国内外绿氢制氨项目案例比较与技术路线启示
7.可再生能源驱动合成氨系统的调节与稳定性分析
8.高效电解水制氢系统在合成氨中的应用与优化
12:00-13:00自助午餐
13:00-16:40主题演讲:绿氢合成甲醇技术创新
1.绿氢制甲醇全流程能量分析与优化设计
2.“氢—碳—甲醇”一体化平台的工艺配置与调度策略
3.生物质气化+绿氢合成甲醇的可行性研究与示范案例
4.百吨级绿氢合成甲醇示范装置运行挑战与优化建议
5.绿氢合成甲醇的经济性分析与LCOX(Levelized Cost of Methanol)测算
6.国内外绿氢甲醇示范项目比较与落地经验分享
7.动态电力输入下合成甲醇系统的运行策略与柔性响应
8.风光氢+工业尾气(CO/CO₂)协同利用合成甲醇系统设计
9.与传统煤制甲醇/天然气制甲醇路径的碳足迹对比
16:40-17:20圆桌讨论:绿氢化工产业核心技术突破与降本挑战
绿氢制取成本仍高,电解槽技术如何进一步降本增效?
——从材料、效率、系统寿命等角度分析碱性/PEM/AEM/SOEC路线的降本潜力
合成氨/甲醇等路径中的催化剂瓶颈是否正在被突破?
——现有催化剂的活性/选择性/寿命是否可满足工业化连续运行需求?
绿氢化工项目的系统集成与运行能效优化,难点在哪里?
——涉及氢源、碳源、反应器、能源调度的全链条系统耦合挑战
绿氢化工“示范项目热”能否走向“商业化常态”?
——当前项目投资回报模型是否具备可持续性?如何迈向规模化与标准化?
碳交易、绿电政策与绿氢化工经济性之间的真实关系?
——在政策驱动之外,绿氢化工是否具备真正的市场化竞争力?
会议嘉宾
参会指南
本场会议平台仅展示信息,如需平台协助报名可拍下后(无需付款)联系客服协助您
-
会员折扣
该会议支持会员折扣
具体折扣标准请参见plus会员页面 -
会员返积分
每消费1元累积1个会员积分。
仅PC站支持。 -
会员积分抵现
根据会员等级的不同,每抵用1元可使用的积分也不一样,具体可参见PLUS会员页面。 仅PC站支持。